2014年9月16日 星期二

秘境探險,龍坑生態保護區

「紛沓的腳步聲裡,電筒的光圈映出亂石雜草的土徑,和起落踢踏的腳。漸漸地,灌木叢中有鳥聲啁啁,傳來黎明的捷報。不久更聽見一種野性的聲籟,歎而復息,低抑而又深沉。那野籟愈來愈近。一轉彎我們已穿透了草海桐與林投樹叢,整個暴露在空曠的平岸……」

余光中〈龍坑有雨〉。1987


還沒來到恆春打工換宿,民宿管家就傳訊息給我,請我先提前預約龍坑生態保護區的環境生態教育,於是,814日這天,我就報名了聆聽最早一場八點十分的簡報,打算利用一整個上午的時間來好好認識龍坑(感謝民宿管家的提醒與放假)!

切記「帶把傘」,這是民宿主人提醒我們的,因為步行完防風林就是海濱草原、台地及峽谷,都沒有遮陽處,烈日當空,要做好防曬準備!

珊瑚礁台地,防曬注意

龍坑地區位於鵝鑾鼻東方約1.5公里,從我的住處恆春德和騎車抵達大約需要半個鐘頭。中間剛好經過聆聽簡報的墾管處遊客中心,我報名的場次是早晨八點,結束了十分鐘的影片播放,墾管處的工作人員就會發放證明,憑證明就可以前往龍坑生態保護區的管理處驗明正身,走逛以珊瑚礁台地著名的地形。

 
墾管處現場也有當地生物介紹及各式展覽,當時展出藝術家以漂流垃圾打造的作品

龍坑全區為隆起的珊瑚礁地形,由於地處鵝鑾鼻夾角的端點,所以海浪不斷拍打礁岸,形成旺盛的侵蝕作用,也造就了崩崖、裙礁、峽谷等獨特的地形,由於形狀像條「龍」,又有「坑」的樣貌,「龍坑」因而得名。在這裡珊瑚礁海岸植物滋養其間,並有種類繁多的鳥類和爬蟲類等,深具研究的價值,所以被列為生態保護區。

生態多樣性,近在咫尺

欣賞影片結束之後,直奔龍坑的我在九點抵達,很幸運的遇到志工導覽,從入口的防風林就開始做詳盡且生動的介紹,「大笨蝶本名大白斑蝶,因為體積大飛行速度慢,加上毒性強,所以飛得再慢也不怕鳥兒來吃!」志工指著樹林旁的蝴蝶要我仔細觀察,以及聆聽小彎嘴畫眉的叫聲此起彼落。


大約40分鐘的路程,我步出了防風林,映入眼簾的就是珊瑚礁台地,佈滿著許多特殊的砂地植物,包括如草海桐、馬鞍藤、水芫花與白水木等等。由於季風帶起的鹽霧漫天,大多數植物無法適應,而水芫花打敗群雄在此根據為王,可說是天賦異稟,也因此,這裡成為全台水芫花生長範圍最大、區位最高的地方,無論四季更迭,它都在此展現著風貌。

不過,有點可惜的是,在2001年因為阿瑪斯號貨輪油污事件,此處的珊瑚礁被原油大幅污染,雖然目前大部份清除,但是龍坑生態已經受到破壞,無論是散落在海床上的貨輪殘骸,以及漂流木等等,直接導致珊瑚無法順利復育。

 
旅途開始,走進防風林步道,導覽志工就開始認真講解

巨石成崩崖,聽濤觀浪

木棧道上除了觀察植被,崖崩景觀也是亮點,因為重力和旺盛的侵蝕作用,使得珊瑚石灰岩逐步破裂,並且向下崩落,也造就龍坑全區的裙礁、峽谷、礁柱等獨特的地形,盡頭處更是高達數十公尺的峽谷,受地形影響,常年狂風呼嘯,崩濤裂岸。

  

來回龍坑生態保護區雖然只有短短的不到三公里,但景觀的獨特在在顯現出自然原始的威力,令人印象深刻!然而,還是請大家記得,墾管處目前限制每日開放200名遊客參觀,並須事先申請(上網動動手指很方便的),上完十分鐘的簡報導覽之後就可進入參觀,體驗一趟感性、知性兼具的小旅行。

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龍坑生態保護區記得上網先登記|有環圈就代表可以入保護區參觀

阿瑪斯號貨輪油污事件
2001114日,希臘籍貨輪阿瑪斯號滿載礦砂,由印度駛往中國大陸,行經台灣南部海域時,阿瑪斯號失去動力。當晚八點便在墾丁海域擱淺。台灣交通部和國軍搜救中心接報後,立即展開救援行動,並啟動防止漏油的相關措施。

然而,受污染的龍坑生態保護區交通不便,且是珊瑚礁地形,油污遍布礁石及岩縫,加上時值東北季風期,海象惡劣,海上搶救作業因此拖延,導致效果不彰。因此,漏油事件爆發,海底生物因為油污覆蓋而快速死去,原本棲息該地附近的海鳥,羽毛沾粘上油污,使其所具有的飛行及保暖功能受到影響,死傷慘重。同時,龍坑也是瀕臨絕種的椰子蟹在台灣最重要的棲息地,汙染對椰子蟹生態造成重大打擊。

  

此外,在搶救期間,因為人員隨意踩踏,對於需要長久時間才能形成的珊瑚礁也產生了嚴重的破壞。2002年,環保署將114日訂為「台灣海域受難日」。

「品嘗一下海水的滋味!」走在珊瑚礁台地的木棧道上,導覽志工拾起了腳邊的抗鹽植物海馬齒讓我咀嚼感受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