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離家鄉新竹只有一站的香山,終於有幸拜會)
(這裡很歡迎大家走鐵軌) (醜到不行的電線是前景)
(鴿子不像吳宇森電影裡的,牠們是假的)
(豐富車站,裡外一點都不豐富)
開始喜歡逛起火車站,是大學畢業之後,與朋友開車環島。
旅行中經過小鎮,小鎮都有市區,當然,車站也就多半隱身在市區。
拜訪市區的同時,朋友要抽煙,也要上廁所。車站,算是具備完成以上條件的最佳地點。
於是,我意外遊覽了許多車站,也在相機隨性拍攝之間,找到興味。
當時,對我來說,車站只是一個中途,一個逗點,怎麼去歸納出這個標的物對我的意義,未明。
常搭火車,開始於就讀研究所期間,入住台北汐止,家的對面就是汐科火車站,到台北、回新竹,它都常常替代了捷運及客運。
也開始發現其實常常搭著火車,去陶瓷博物館要搭到鶯歌,爬草嶺古道則搭到貢寮,往九份要搭到瑞芳……
火車站,逐漸成為一個起點,或者句號。
在我要想起那趟旅行的片段與故事,搜索記憶裡的班次車種、出發或抵達時間,甚至車站的擁擠或稀疏感,成為最有效率的方式。
2009年夏天,我買了台鐵發行的火車環島5天票券,打算走訪台灣的火車站。打算拜訪許久沒見的朋友,也尋找著別於大台北地區火車站的氛圍。
於是準備行李,帶著一本台鐵發行但經常更動的火車時刻表、兩套盥洗衣物、相機、手機、皮夾,以及離職前同事送的《台灣火車環島旅遊》,就這樣簡單出發。
縱貫線北段:基隆、八堵、五堵、百福、汐止、汐科、臺北、萬華、埔心、楊梅、新豐、新竹、香山、崎頂、竹南。
縱貫線南段:彰化、員林、二水、石龜、新營、臺南、橋頭、楠梓、高雄。
山線:造橋、豐富、苗栗、后里、豐原、臺中、烏日、成功。
海線:白沙屯、新埔、追分。
屏東線:九曲堂、屏東、竹田、潮州、枋寮。
南迴線:大武、金崙、太麻里、知本、康樂。
花東線:壽豐、光復、瑞穗、玉里、台東。
北迴線:南澳、和平、花蓮。
宜蘭線:暖暖、貢寮、大里、蘇澳。
集集線:集集。
於是,我走遍了許多大站小站。
火車,駛在長長的軌道,站與站之間的距離、時間被固定了,唯一會改變的,是上車下站的人,以及急速後退的景物。
不看著偌大的窗覺得可惜,使得移動的過程,就只是注視,但是好奇心又會讓自己激動起來,儘管知道月台就是怎麼樣的形狀,但是火車停了,就不知覺想要觀望。
接著,總是會遇到有趣的人,就是無法將目光從對方移開,那個所謂有趣的人,北迴線上可能是挑魚準備販售的攤販,花東線上可能是異國的觀光客,縱貫線南段可能是戴著競選人彩色帽子的憨厚老伯。
旅行,搭乘火車,停留車站,有了起點,也有終站,才讓移動有了開始與結束的感覺。
而景點變成始終,過程的觀察於是反轉成人物為焦點,當然,也包括了自己。
(到底哪裡有牽電線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